179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發現,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被分解為氧和氫兩種元素,這是水的電解作用首次被發現。英國物理學家W?格羅夫對于尼科爾森發現的水的電解現象很感興趣,也頗受啟迪。他逆向思考,既然水在電解中被分解為氫和氧,那反過來當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時,是不是會產生電流?
于是,1839年他進行了一個大膽的試驗,將氫和氧直接進行化合,結果測出了產生的電流,這就是原始的燃料電池。不過,當時實驗中產生的電流很微弱,這個初發明的燃料電池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格羅夫逆向思維創造了新事物的舉動,卻啟發了后來的科學家。
比火電優越的發電機
20世紀30年代,隨著電力應用的擴大,人們發現建發電站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還需要大量的與設備。當時,英國化學家培根就思考:能有比建發電站更簡便的供電辦法嗎?于是,他就想到了格羅夫發明的燃料電池。
培根認為,燃料電池是用氫和氧化合直接變成電流,即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這個“直接轉化”很重要,也是它的優點。火力發電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不是直接轉化,其每次轉化都要損失能量,所以發電效率很低,高僅40%。燃料電池產生的電流雖弱,若將單個電池組合起來電流不就增大了嗎!
1932年,培根設計了一個燃料電池組,每個電池都有兩個電極,電池內盛裝有40%的溶液,其在高溫、高壓下向電池輸入氫和氧后,獲得了24伏52瓦的電流。這就是上早誕生的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通常由陽極、陰極、電解質和外電路構成,陽極為氫電極,陰極為氧電極,在陽極和陰極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劑(用來加速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兩極之間是電解質。燃料電池據使用的電解質不同,分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堿性燃料電池、磷酸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因啟動快、溫度低、壽命長等特點,成為應用廣泛和先得到應用的燃料電池。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航空航天局曾7次將它用于雙子座太空飛船。當時,這種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僅為500小時。
真正實用的燃料電池,于1958年在美國正式問世。它的輸出功率為5千瓦,工作溫度為200℃,產生的電力足以開動風鉆和電車。20世紀60年代,燃料電池因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無污染率先用作美國“阿波羅”太空飛船電源。
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加州圣拉蒙市出現了一座既不冒煙又無響聲的特殊發電站,它源源不斷地發出1000千瓦的電力,足以供應20戶住宅的用電。
加拿大于21世紀初建成一艘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作為電源的潛艇,其功率為300千瓦,巡航速度達8節。
我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研制成功潛艇用20千瓦大功率堿性燃料電池。隨后,制成上海牌燃料電池小轎車,發動機功率達55千瓦,高時速為150千米。2016年,我國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壽命長達6000小時,完全可滿足新一代“奔馳”燃料電池車設計要求。目前,我國科技人員已攻克燃料電池的重大關鍵技術,躋身于發展燃料電池國家的前列。
備受青睞 大有可為
燃料電池備受青昧,還在于它可大可小,能以不同規格適應現代社會需要:
大型燃料電池,主要指發電站用的燃料電池,其功率從幾十千瓦到幾百千瓦,大可達1萬千瓦以上。目前,已有燃料電池發電站百余座,總裝機容量超過5萬千瓦。
小型燃料電池,主要有家庭供電用的燃料電池和供小轎車、公共汽車用的燃料電池。家庭供電用的燃料電池,功率為千瓦級。小汽車尤或公共汽車可用由20個燃料電池組合的電池組,總功率達100千瓦至200千瓦。現在以200千瓦燃料電池驅動的公交車,已在歐洲的巴塞羅那、漢堡、倫敦等地運行。
微型燃料電池,主要供個人電器,如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充電,其功率僅為幾瓦至幾十瓦。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企業對靈活能源需求的日益旺盛,分布式發電發展前景廣闊。燃料電池能適合這些需要,可供家庭及各種規模的企業選用,將會大有作為。
上一篇:
低壓大電流車載發電機改善換向研究
下一篇:
稀土永磁凸極同步發電機極靴形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