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柱是龍游有名的養雞能手。作為山野土雞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在龍游縣橫山鎮下宅村承包了580畝山林飼養龍游麻雞。“近來天氣太熱,快遞運送不能保鮮,耐性再等幾天哈。”訂貨土雞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吳玉柱忙得目不暇接。
就在上一年,吳玉柱還在為土雞銷路憂愁。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頭的兩次禽流感,讓城里的花費者“談禽色變”,活禽出售遇冷。眼看著10萬羽麻雞因此滯銷,吳玉柱損失慘重,“賠了好幾百萬元”。
畜禽飼養一直是橫山鎮農人的首要收入來歷。因為近年禽流感頻發,許多飼養戶都轉產改行。2013年4月15日起,杭州市主城區暫時中止活禽買賣,無疑是給飼養戶“落井下石”。山野土雞專業合作社共170多位社員,目前90%的社員放棄了養雞,改為外出打工。
吳玉柱飼養的龍游麻雞以品質著稱,口感好、合適燉煮,原先即便批發價賣到每斤15元至20元,批發商也非常喜愛。“活禽殺白今后,花費者很難辨別出土雞和肉雞的不同在哪里。”吳玉柱心里犯了難。7月1日起,我省11個市的主城區全面禁止活禽買賣,吳玉柱傳聞此過后,現已把存欄量降到了1萬多羽。
線上出售逆襲
杭州市農業局曾泄漏,杭州主城區市民,均勻每天要吃20萬只雞鴨等禽類,其間約15萬只活禽,5萬只凍品。現在,活禽不讓賣了,可是需要不會因此不見。
一些市民對在大型超市采購的冷鮮雞的口感并不滿意,總想吃到新鮮的土雞。許多花費者轉而投向網購商場,試圖尋覓那久違的甘旨。
“龍游館”瞄上了這個商機。4月初新樹立的“挑食”頻道將冷鮮土雞作為首推商品,“龍游館”借勢尋覓地道土雞。“想買土雞的顧客大致有兩個需求,一是安全,二是‘土’味。”龍游館運營總監王小軍介紹。
“龍游館”負責人方飛來到吳玉柱的農莊,發現這兒天藍水碧、林密澗深,儼然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麻雞放養在高山上,吃的是林間蟲草、五谷雜糧。一番調查后,方飛決議和吳玉柱樹立合作關系。
吳玉柱對“龍游館”的出售辦法也產生了愛好,“除了麻雞自身,農莊的天然環境、土雞的散養形式都成了方飛手中的出售籌碼。”出售麻雞時順便的各種證實,除了檢疫腳環,還有一張“二維碼”,只要“掃一掃”,麻雞的供給基地、喂食辦法、質檢等信息一目了然。
為了讓花費者更情愿配合,“龍游館”還采取了定點定時宰殺,宰殺后8小時限時送達的辦法。方飛說,花費者只要在每天下午4時前拍下,次日就能收到冰鮮土雞。
依循天然而生
因為麻雞飼養時刻較長、料肉比高,普通飼養戶以為這樣飼養辦法不劃算,因此放棄飼養。20年的養雞路,也就成了吳玉柱的“麻雞保種路”。
“養麻雞的人越來越少,只能在農戶家里收到一兩只。”一有空,吳玉柱就走到深山中尋覓正宗麻雞,“的辦法即是出價高。10年前,我就出價60元收買過一只麻雞,這個報價在其時是難以想象的。”
這個“土專家”有自己的計劃。他通知記者,當下的花費者情愿花時刻、花錢去采購稀缺的甘旨,只要是好麻雞,報價不愁賣不高。此外,麻雞是產蛋雞,雖然飼養時刻長,但土雞蛋的報價也是水漲船高。
“我從吳玉柱身上看到了依循天然的飼養辦法。”“龍游館”負責土雞推廣宣揚的單春盈說,傳統的飼養戶,試圖加速產出速度、降低成本來擴展贏利空間,而吳玉柱情愿用健康的土地養出健康的食物,這正是時下花費者垂青的。
為了削減環境中的病菌,讓天然進行自我康復、自我清洗,吳玉柱在大山里實行輪牧制度。他說,每逢一批麻雞上市,這塊地就會被空出來療養生息,通常夏天讓土地“療養”3個月,冬季5個月。“這樣不僅病菌少了,地上又生出新草和小蟲子,確保麻雞吃得天然。”
一方是商場“精耕者”,一方是養雞“土專家”,卻都致力于供給健康的農商品。“因為花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注重,以及高密度高產量的農商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讓我們開端考慮另外一條農業開展路途。”方飛說,那即是倡議健康、天然的生活辦法,重建鄉村和城市相互信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