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當前人類所面對的為重要的技術變革,國家實力的提升來源于科技企業創新。面對這一革命性的技術浪潮襲來,各個國家也都加快了人工智能的研發進程。
就目前而言,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以實力處于地位。與此同時,一大批中國企業也在蓄勢待發。但不得不說的是,從多各維度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卻遠遠落后于美國。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AI時代仍需“以人為本”
眾所周知,美國和我們一樣都把人工智能當作未來戰略的主導,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整體推進。然而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兩國人工智能發展卻有不小差距。
“從企業數量來看,據有關資料顯示,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其中美國擁有 1078家,占據42%;中國其次,擁有592家,占據23%。中美兩國相差486家。
從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來看,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我國雖然也處于人工智能領域研發的梯隊,但在基礎算法和理論研究方面,與美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美國在算法、芯片和數據等產業核心領域,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創新優勢,綜合實力全面中國。
在筆者看來,任何技術領域方面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和知識儲備的競爭,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智能技術。而這也是造成中美人工智能領域差距的關鍵。
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1078家人工智能企業約有78000名員工,中國592家公司中約有39000位員工,約為美國的50%。在人才結構方面,中國資深人工智能人才數量與美國差距明顯,十年從業者僅占38.7%,遠低于美國的71.5%,從數量上看,則為美國的三十分之一。這些數據都充分證明兩國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差距。
AI發展如饑似渴,人才供給卻顯得力不從心。事實也的確如此,美國的人工智能萌芽開啟較早,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美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已經相當完善,研究型人才優勢顯著。在基礎學科建設、專利及論文發表、研發人才等關鍵環節上,美國形成了能夠持久的格局。
“反觀國內,人工智能人才供求失衡相當嚴重,供求比例接近一比十,不少企業紛紛考慮在海外,特別是在北美本地招募開發、研究人員,很多初創公司更是面臨著招募不到人工智能人才的窘況。
由此可見,人才問題已經成了制約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大障礙,AI時代仍需以人為本,如何破局儼然成為發展的當務之急。
破傳播門檻:AI教育大眾化或成破局關鍵
有道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清醒的認識到造成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發展差距的關鍵所在。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響應政府號召,很多企業以及教育機構也開始想盡辦法促進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機制呢?
在筆者看來,人工智能輻射領域廣泛,未來將涉及各個領域,讓人工智能教育大眾化,讓每個人都可以接受人工智能領域頂 尖的專家課堂,這將從根本上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培養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就目前而言,AI教育大眾化的推動中已經有了顯著進展。
而且基于傳統教育模式培養AI人才的周期相對較長,在線教育的發展使得學習這一行為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障礙。現在整個在線教育發展得非常迅速。而且當下用戶時間碎片化特征明顯,這也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可以想象,隨著AI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深入,在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下,未來中國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人才,這將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