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購興起,電商快遞量大增。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在關于電商快遞綠色包裝治理的提案中指出,當前六成快遞來自電商,年消耗塑料袋147億個、包裝箱86億個。全國人大代表趙明枝則認為,快遞業“限塑”已經刻不容緩。
快遞袋子、箱子消耗驚人回收率低
馬旭林提到,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實現迅猛發展,2017年業務量突破400億件,是2012年的7倍多。其中,約60%的快遞業務量來自電商。但隨之而來的是,塑料袋、包裝箱、膠帶、發泡保溫材料等包裝物、填充物大量使用。
“年消耗塑料袋147億個、包裝箱86億個、膠帶3.3億卷”,馬旭林指出,這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國郵政集團大連市中山區分公司攬投員趙明枝,在建議中也引用了一連串數字:2016年我國快遞313億件、平均每人20多件;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其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這還不包括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內部緩沖物等。而快遞業中快遞包裝實際回收率只有10%。
“不僅耗費大量原材料,而且污染環境”,趙明枝認為,快遞業“限塑”已經刻不容緩。
2020年前把2/3中轉袋更換為環保布袋
今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制定實施電子商務綠色包裝減量包裝標準,開展綠色包裝試點示范,鼓勵建立回收利用體系等。
上月底出臺的《快遞暫行條例》也鼓勵快遞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企業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快遞綠色發展不單單是行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國新辦吹風會上回應“快件包裝循環再利用”問題時表示,打算在2020年前,把三分之二的中轉袋更換為環保布袋。
馬軍勝指出,目前快遞中對環保影響大的是兩個“帶”:塑料膠帶和滾筒膠帶,如果都能用上可降解、可溶解材料,問題就好解決了。
在提案中,馬旭林提到,我國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已取得一定成效。
比如,郵政局從去年開展試點,制定封裝用生物降解膠帶行業標準,重點品牌快遞電子運單普及率從2015年的55%提高到了80%以上,單個快件平均耗材使用量減少5%。
環保包裝成本高包裝回收多頭管理
然而,綠色包裝依然面臨重重難題。
“我國包裝總量龐大,種類復雜”,馬旭林提到,環保包裝成本較高,以塑料袋為例,全生物可降解包裝袋和膠帶的生產成本是現有同類普通產品的4-5倍。
馬旭林還指出,當前商品包裝存在過于精美豪華、二次包裝等問題。據北京環衛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可回收的垃圾中,明確帶有快遞企業logo等標識的包裝僅占20%左右。此外,快遞包裝回收多頭管理、回收體系不完善、消費者環保意識不強。
趙明枝注意到,發達國家早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比如德國制定《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等,要求除包裝生產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零售的企業需負責回收包裝物,并對傳統塑料袋征收1.27歐元/公斤的綠點稅,而我國尚未制定具體標準,且存在包裝過度問題,紙箱使用量約占快遞總業務量的50%、塑料袋約占40%。
快遞包裝循環利用低也是一大問題。趙明枝提到,有數據顯示,55.6%的消費者拿到快件后便將包裝丟棄,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
建議出臺“以獎代補”、退稅等措施
馬旭林在提案中建議,由商務等部門牽頭制定實施電商綠色包裝、減量包裝標準,推廣應用綠色包裝技術和材料,并在電商平臺以積分反饋等形式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包裝。他還建議,對使用環保包裝的電商、快遞企業給予適當補貼。
“調研發現,電商和快遞企業普遍具有使用環保包裝材料的意愿,但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對包裝材料的價格較為敏感”,馬旭林提到,浙江省人民政府已經制定快遞包裝回收行動計劃,通過一次性“以獎代補”、退稅等措施給予支持,取得很好效果,建議可借鑒這一做法,由發改、財政、環保等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對使用綠色材料的電商企業、快遞企業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有利于形成環保包裝的規模效應。
趙明枝認為,需從立法、監管和市場等方面建立循環利用鏈條,明確包裝技術標準,鼓勵、約束賣家及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也需國家在稅收、資金等方面以政策支持。
“要想快遞業包裝從根本上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律來實現”,她建議建立和完善快遞業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快遞行業的運輸包裝環保標準,及包裝中使用非降解材料的數量標準等,加強政策的強制性和約束力,給予企業補貼支持。
趙明枝指出,要遏制快遞過度包裝,首先要解決“野蠻”裝卸、分揀問題,其次企業應構建回收機制,帶動環保包裝生產企業發展。此外鼓勵公眾養成隨身攜“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