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循環使用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作為公司的發展目標,而封閉循環和可再生利用成為企業技術的追求。近期,有多家企業或團體就循環利用可再生聚酯進行了信息公布。
H&M集團于4月發布2017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指出H&M集團三大關鍵戰略宏偉目標,包括時裝行業變革、封閉循環和可再生以及公正和平等。
圖為H&M的成品,下面是制作它的初的原料
環境日前夕,耐克發布了《2016-2017財年可持續發展商業報告》,報告顯示,耐克已連續四年被公認為行業中使用可回收聚酯材料多的企業,2017財年,75%的耐克鞋類和服裝產品使用了可回收材料。
據食品飲料行業微刊報道,歐洲瓶裝水協會公布2025年PET瓶再生塑料使用率不低于25%,并且PET回收率達到90%。可口可樂表示其旗下瓶裝水至2025年包裝瓶中再生塑料比重(由2016年的21%上升)達50%。
就了解,一般情況下,服裝行業所使用的再生化纖是由再生PET制備,國外的飲料瓶則實現了“瓶到瓶”的技術應用。那么,再生PET聚酯材料是如何實現從“舊物”到“新顏”轉變的呢?
在此,就瓶子如何回到瓶子和衣服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瓶子的歸宿
喝完的飲料瓶扔進垃圾桶就是他們終的歸宿嗎?其實并不是。
被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聚酯類塑料制品,如飲料瓶、油瓶等包裝容器經消費后,被當作垃圾經收集、分揀、運送、清洗、干燥、熔融、紡絲,再轉賣;后,它可能成為一張地毯、一床保暖被或一件服裝;但也有可能,它又會成為一個瓶子,周而復始。
所以,你扔掉的飲料瓶很有可能又回到了你的身邊。
回收來的飲料瓶會通過一系列再制造流程,終變成再生聚酯纖維,再紡成面料,終制作成衣服、地毯、沙發、人工草坪、土工布、濾材、汽車零件等等,這背后擁有4、5個億的產值呢!
所以從瓶子到再生聚酯纖維,中間經歷了什么?
飲料瓶到再生聚酯纖維的變身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再生聚酯纖維?再生聚酯纖維是以廢棄聚酯類塑料制品、廢舊紡織品為原料,處理后經熔融紡絲或經聚合物解聚后再聚合紡絲形成的纖維。簡單地說,就是我們通常指的滌綸,只不過這里是再生制品,所以可以叫做再生滌綸。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瓶子可以制成衣服:它們都是聚酯類。
那么哪些瓶子可以回收制成再生聚酯纖維?
以上列舉出來的瓶子都可以,當然還有油桶,不過需要經過專業的清洗和深度凈化才可以使用,否則油污會影響后期的制作。但是醫用、的瓶子是不包含在其中的。
另外,除了瓶子,還有一些東西是能制成再生聚酯纖維的。有瓶、片、膜、塊、帶、廢絲及廢舊紡織品,即含有聚酯類塑料的東西,只要不屬于危廢,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那么飲料瓶是如何變身的呢?簡單講,瓶子經過回收、粉碎、清洗、干燥、熔融、紡絲等一系列流程,后就變成了我們身上的衣服。
其變身過程在《化纖白皮書》中有完整的流程體現。
了解了以上的生產環節,就容易理解文章開篇所說的H&M集團、耐克和可口可樂是如何進行再生聚酯的循環利用了。
據悉,2017 年,H&M集團通過舊衣回收計劃總共回收了17771 噸紡織品,其中在中國市場回收了超過482噸紡織品,以實現重新利用和循環使用;耐克通過Nike Grind的環保技術,從垃圾填埋場轉化了1250多萬磅的工廠和消費后廢料,中國工廠產生的廢料同比降低了5.5%。
那么,再生聚酯纖維對于人類的意義是什么呢?
數據顯示,每回收再利用1噸再生產品,能減少6噸石油消耗,減少3.2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200棵樹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與此同時,再生聚酯纖維的性能與原生纖維相當,有些性能,比如再生三維填充用短纖維的回彈性、滑爽度、蓬松度等指標,甚至高于原生纖維。所以無論從碳排放、社會責任,還是資源投入,再生聚酯纖維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