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塑化看供給側改革 海淘洗牌只是開始
那么作為傳統企業,塑料行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呢?又怎樣創造更多的利潤呢?
,近年來,塑化行業的供需矛盾也逐漸凸顯。
數據顯示,我國塑料用量已超越美國,居首位。但同時也明顯的產能過剩。以聚丙烯為例,2013年產能是1300萬噸, 2015年增加到2200萬噸,但是市場對聚丙烯的需求量,卻基本維持在2013年的水平。但是,對于這種現象,表面上看是產能過剩。但實質上,是因為有效供給不足。
有效供給,簡單說就是,你提供給我的東西和我需要的東西一致,那么就是有效的。如今塑料行業的現狀卻是,市場的需求不斷更新、變化,但供給卻維持老樣子。國內塑料產品同質化嚴重,常規產品競爭激烈。新材料方面,節能環保的產品存在短板,部分生物塑料甚至呈現生產空白。
針對這些問題,塑化行業應該從生產領域深化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產能計劃,推進產業結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向清潔能源升級,研發及推廣生物基PE、PE產品以及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的創新性產品,在國際上提高行業及產品競爭力。
第二,塑料貿易存在顯著痛點。
作為大宗商品圈的成員,塑料貿易行業普遍存在交易環節多、交易頻次高、信息不對稱、價格浮動大、找貨時間長的痛點。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在塑化電商的平臺上,買家和賣家都是企業,一個處在生產端,一個處在需求端。這些B2B電商網站正在變革塑化產業的銷售、采購過程,改變了所在行業的流通體系,提升了生產、流通效率,讓制造商和貿易商更貼近需求和市場。
用新動能啟動傳統行業發展的新引擎,這是新形勢下國家在開啟供給側改革大幕之際的期許和展望。以B2B垂直電商為新動能,在不斷的助力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行業價值將被陸續凸顯,成為供給側改革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