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26日訊 自2009年春節以來,國內PVC市場行情幾度漲勢浮動,終因需求難以提振價格不得不窄幅回落,導致PVC市場行情難以有實質性回暖。 1月PVC市場呈有價無市局面,因元旦和傳統春節假日集中,下游制品企業多提前停工放假,歇市氣氛濃厚,需求萎縮,市場價格基本處于6350-6500元/噸。2月PVC市場呈先揚后抑之勢,月初上游廠家及貿易商嘗試性拉升報價,市場報價提漲至6450-6600元/噸,因需求難以跟進而回調價格,至月底企穩在5900-6000元/噸水平。3月初的PVC市場并未隨著氣候的轉暖而升溫,雖一劑“優惠電價取消”針劑給僵持低迷的PVC市場注入了活躍的動力。因電石成本增加使得PVC市場價格的推高變得水到渠成,迅速從5900-6000元/噸的水平漲至6100-6300元/噸的價位。但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還是因為下游需求“從中作梗”,導致價格又開始呈逐漸跌落的趨勢。 分析2009年1-3月中旬國內PVC市場行情,我們可以看出,決定PVC市場行情好轉與否的關鍵因素還是下游塑料制品需求狀況,當需求難以得到實質性改觀,即使價格攀升,也是曇花一現。 塑料制品產量增幅放緩 說到需求,其實質就是下游塑料制品,而我國又是塑料制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作為石化產業的下游產業,自2008年8月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及蔓延以來,我國的下游塑料制品遭受沉重打擊,從多年高速增長的風光時刻跌入連續7個月需求持續縮減的深淵。需求持續減弱、庫存難以消化、訂單大幅下滑、企業開工水平降低、出口放緩、資本運作遭遇瓶頸等一系列問題也在隨著金融危機日漸蔓延至實體經濟,并在范圍的不斷演化而深入。 據中國塑料信息庫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我國塑料制品產量增長速度呈下滑趨勢。雖在2008年前2月的塑料制品產量增幅達39.13%,是近6年來增幅大的,其實主要還是因為2008年南方百年一遇的冰凍自然災害,加大對編織袋、日用等塑料制品的需求。而在2009年1-2月份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為610.1萬噸,與去年同期的587.0萬噸相比增長僅3.94%,下游塑料制品的需求增速不斷下降,也說明我國塑料制品遭受經濟危機的重創已顯露無疑。 作為PVC產業鏈下游的塑料加工企業,主要是管材、異型材、電線電纜等制品。管材方面:2006年我國塑料管(棒)材產量為288.14萬噸,較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46.43%,2007年產量為350萬噸,與2006年同期同比增長21.53%,2008年產量在459.3萬噸,與2007年同期相比增長31.23%。型材方面:2006年我國塑料型材(含片材)產量為308.44萬噸,較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30.31%,2007年產量為345.38萬噸,與2006年同期同比增長11.98%,2008年產量在356.9萬噸,與2007年同期相比僅增長3.34%。 從這三年的數據分析得出,塑料型材產量增速大幅放緩。在2008年舉辦的兩屆華南地區PVC塑料制品俱樂部會議也顯示,自2008年8月份以來,因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的影響不斷深入,我國型材和管材行業大部分企業微利經營。企業開工率普遍不足,由于市場對建材的需求萎縮,廠家銷售困難,庫存壓力大,資金回籠期延長,多數廠家經營困難,部分廠家甚至被迫減產甚至停產。另外以供應外國訂單為主的企業因訂單大幅下滑,生產經營情況逐漸陷入困境,根據訂單情況機動調整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采購原料也基本根據訂單情況進行,廠家基本沒有為后市大量備貨行為。另外甚至有少部分企業基于自身狀況采取退出或改變經營方向的戰略轉移。從2009年2月份的塑料制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我國管(棒)材1-2月份累計產量為58.2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9.75%。1-2月型材累計產量為39.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32%。 塑料制品出口形勢嚴峻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國外需求的萎縮已經對我國出口造成重創。作為出口大戶的塑料制品行業,2008年出口下降十分明顯,來自廣東、福建、浙江寧波、江蘇、上海等主要出口口岸統計的2008年塑料制品出口統計數據顯示,出口量下降,出口增幅放緩。各地區塑料制品統計情況如下: 廣東省2008年前11個月累計出口塑料制品33.4萬噸,比2007年同期下降4.1%;價值54.3億美元,增長1.5%。自2008年8月份以來,廣東塑料制品月度出口已連續4個月出口同比下降趨勢,其中10月出口降幅達到20.1%。 浙江省寧波口岸1-11月塑料制品出口58.4萬噸,同比下降3.1%,價值15.6億美元,增長8.9%。 江蘇省2008年1-10月累計出口塑料制品29.4萬噸,價值4.7億美元,比07年同期分別增長8.8%和22.2%,出口量增幅下降17.3%。 上海關區2008年1-10月累計出口塑料制品93.6萬噸,價值26.8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分別增長0.6%和10.4%,增幅分別回落5.3%和0.6%。 截止2009年3月2日福建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福建省2009年1月出口塑料制品3.6萬噸,同比下降21.6%,價值9708萬美元,下降13.4%,是自2007年7月以來福建省塑料制品月度出口量連續19個月同比下降。 塑料制品出口下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出口環境雙向趨緊,一方面,國內連續抬高塑料制品的出口門檻,國家先后2次下調塑料制品出口退稅,下降幅度累計達8%,并將其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出口目錄;另一方面,國外貿易壁壘不斷增加,繼2006年9月歐盟對中國塑料袋征收高28.8%的反傾銷稅后,2007年3月美國又對中國聚乙烯零售包裝作出傾銷幅度為77.57%的復審終裁。二是外部需求急劇萎縮。美國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漸蔓延,發達國家居民消費需求明顯萎縮,如美國2008年9月消費開支出現近17年來首次下滑。 |
新聞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