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幾十項研究進行的審核結果表明,產前暴露于雙酚A(BPA)會影響胎兒發育,且可能造成后天性疾病,但美國化學理事會稱這份研究報告"狹隘"且"片面"。
這份研究報告由美國乳癌基金會發布,這家倡導組織一直在游說在食品中全面禁用BPA。在食品應用中,BPA最常見于罐頭食品中,其作用是作為阻隔層防止食物變質和受到污染。
來自ACC聚碳酸酯/BPA全球分會的Steven Hentges說道,BPA是目前在測試方面最為徹底的化學品之一,"50年來有著良好的安全表現。"
Hentges 在發給美國《塑料新聞》的一份聲明中說道:"不同于美國乳癌基金會所持的狹隘且片面的觀點,全球大部分監管機構都對大量的科學證據進行了全面的研究,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一個結論 -- -- 在食品中存在微量的BPA是安全的。事實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近來又重申了這一論點,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近期對自己的研究和其他數百項研究的審核結果,明確表明BPA是安全的,因而繼續支持在食品容器和包裝中使用BPA。"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也是美國乳癌基金會科學主任的Sharima Rasanayagam對此不予贊同;認為他們的結論是根據60多項有關產前暴露于BPA的研究得出的。其調查的各類研究對象包括嚙齒動物、恒河猴胎兒以及人類嬰兒相關的研究。
Rasanayagam說:"最重要的是活性BPA,其作用機制類似于雌激素,會穿透胎盤屏障,直達子宮內的胎兒。我們還在調查相關的人體研究和動物試驗,他們都表明BPA暴露對新生兒的健康有長遠的影響。"
該論文稱,BPA通過母體的血液進入胎兒體內,"盡管母體在BPA接觸胎兒之前將其部分代謝殆盡,但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胎兒會暴露于活性的雌激素形式BPA。"
該報告稱,胎盤屏障無法保護胎兒避免暴露于更多強有力的活性狀態的BPA。報告稱,人體研究記錄了BPA存在于孕產婦和胎兒的各種體液和組織中。報告稱,有十項研究發現人類胎兒組織中存在BPA,包括臍帶血和血漿中。
BPA已經在嬰兒奶瓶和奶粉容器中被禁用,但Rasanayagam表示,僅這么做還遠遠不夠,他們呼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完全禁用BPA。
她說:"我們希望看到BPA被驅逐出食品鏈,在食品包裝中消失匿跡。同樣地,無論采用什么材料來取代BPA,都有必要接受安全性測試,因為我們不想因此而帶來后悔。我們積極倡導使用更安全的替代材料。"
在接受美國《塑料新聞》電話采訪時說,Hentges表示,美國乳癌基金會從數百份、乃至上千份BPA報告中"優選"對自己最有利的數據。
他說:"美國乳癌基金會的報告只不過是對原本就與他們論調一致的一部分研究所做的歸總而已。這根本不是什么科學分析。他們的做法與FDA這樣的政府機構的正規做法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