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烴廠用石腦油生產乙烯,成本在1000美元/噸,而中東、美國包括神華等地均采用其它原料,成本遠低于此。與系統內行業相比,鎮海煉化等幾家先進企業石腦油加工制乙烯比例上限為50%,齊魯乙烯裝置加工將近70%,改進原料結構成為降本增效前提。
8月4日,齊魯石化烯烴廠裂解車間6號裂解爐廢熱鍋爐吊裝成功,持續一個多月的原料輕質化改造進入最后的安裝階段。
另一項有利條件是青島LNG項目的建設。該項目今年十月份投產,從國外引入天然氣進行分離,其中年產13萬噸的乙烷副產品,正是物美價廉的乙烯原料,烯烴廠將接收這些“副產品”深度裂解。
為此,齊魯公司決定對烯烴廠6號裂解爐實施原料輕質化改造,并將此列為今年公司十大工程項目之一。項目一經批準,該廠立即召開定期會議研討施工難題,利用SPYRO軟件模擬加工毛利,制定改造方案,成立攻關小組。7月3日,烯烴廠裂解車間對6號爐實施了停爐操作,為期40天的輕烴改造拉開序幕。
思路明確了,接下來就是“怎么做”了。裂解車間技術員高同偉說:“即使設計圖再完美,具體到施工細節上也會有很多行不通的地方。”
6號爐施工由三家公司分別負責設計,難免出現銜接漏洞。工程技術人員每天都待在現場,時時巡檢、仔細校對。廢熱鍋爐的設計就出現了降液線與升氣線接口不符的問題,由于設備員王俊宇發現及時,聯系兩家設計公司協調處理,保證了施工進度和質量。
“前幾天有兩條新老管線‘撞車’了。”高同偉說,“這樣的小問題會經常出現。”考慮到老管線流程復雜,改造起來牽扯范圍廣,技術員找到設計方和施工方另尋路徑,重新設計流程、追加材料,通過架設支架,計算物料平衡,加班加點完成新管線的臨時變更。
另外,7月份高溫雷雨惡劣天氣,也增加了施工難度。該廠采取領導輪流帶班監護制,一線人手緊張,就從小機關抽調;天氣熱,就8人一組,交替上崗。“我們準備了冰糕、涼茶,一定要預防中暑,先保證身體健康。”工會主席朱金寶說。
據悉,8月中旬,6號爐將安裝完成,2015年可增加輕烴投入26萬噸,大幅降低乙烯加工成本。“今后,我們還將對5號爐進行改造,把調整原料結構作為長期任務執行。”生產技術科科長程廣慧說。
該廠從多層面入手,精細管理保證施工進度。裂解車間主任宮欽月每次交接班時,都要強調安全施工和巡檢重點要求。廠安全代表、車間安全管理人員不間斷的對現場施工開展督察,糾正不安全行為。
車間還結合“今天我是安全員活動”,讓每名職工積極參與,形成全員關注施工改造、人人抓好現場安全的良好氛圍。車間控制室有一張值日表,上面明確劃分了工程技術人員加班時間。“從早八點一直到晚上二十二點,全程配合現場施工,工藝員連續頂崗。”黨支部書記房炳昌說起這些年輕“戰士”,連連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