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給無人駕駛汽車帶來大腦,幫助服務器處理數據,還決定智能手機處理文本信息和流媒體播放的速度。這讓默默無聞的芯片行業處在當前硅谷最大的戰斗的前線。
價格上漲
聯網設備和大數據的廣泛普及,給三星電子、英特爾、高通、東芝等芯片廠商帶來了新的勢力。半導體行業也因而出現前所未見的繁榮,需求的上漲推升了芯片的價格,同時也給那些能夠獲得大量存貨的公司帶來優勢。
根據追蹤銷售和價格的DRAMeXchange的數據,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兩種主要的存儲芯片類型(用于內容存儲的NAND,以及可給設備提升多任務處理速度的DRAM)的價格分別上漲了27%和80%。
在這兩個市場都占據主導地位的三星因而受益:芯片業務在其2017年第一季度的運營利潤中的占比接近64%,遠遠高于3年前同期的水平。三星的股價在過去的六個月里上漲了大約30%,最近幾周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海力士等其它的存儲芯片廠商最近也錄得大幅度的利潤增長,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等半導體制造設備供應商的股價也扶搖直上。
半導體幾乎出現在所有的電子設備和家用電器當中。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4年,從嬰兒監控器到恒溫器,全球聯網設備總量達到38億,今年預計該數字將增長至84億,到2020年則將達到204億。分析師們估計,未來十年芯片行業的營收規模將會翻倍,甚至有可能增長兩倍。
DRAMeXchange研究總監艾薇兒·吳(Avril Wu)指出,“這還只是個開始。”
規模較2003年近乎翻倍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稱,芯片行業的年營收規模自2003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520億美元——為美國汽車制造行業規模的兩倍多,同時也超過美國快餐行業的規模。為期十年的行業整合,再加上新芯片開發成本居高不下,大大提高了市場進入門檻,少數的傳統大公司因而能夠提升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