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政府了解到,遼寧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從今年起,全省各市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要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的要求,規劃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遼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發
根據實施意見,遼寧省將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每個市至少要建設1個海綿城市示范區。示范區要集中連片,面積不小于15平方公里,區域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要達到70%以上。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
《意見》要求,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棚戶區(危舊房)、老舊小區改造要率先落實海綿型小區要求,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雨水管渠設施和超標雨水控制等設施建設。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交通場站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項目建設,要率先實行生態優先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規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配套建設雨水綜合收集利用設施。
為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遼寧省還將推進排水防澇設施達標建設和易淹易澇區的改造。加強排水設施養護,建設預警平臺和應急設施。實施雨污分流,加快建設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滲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協助黑臭河道治理。
具體推進方法是:在城市綠地和公園建設中推行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人工濕地、植草溝等做法。城市廣場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鋪裝、下沉式結構或配套建設雨水調蓄設施。新建和改建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廣場、停車場建設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和可下滲結構增強透水性。鼓勵建筑與小區的非機動車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采用透水鋪裝,鼓勵建筑與小區開展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頂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