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召開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分析認為,供給側改革在鋼鐵及煤炭行業一直在進行,但上升到國家層面后,政策力度很有可能超預期,兩板塊的“供給側改革行情”可望持續上演。
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可望持續上演
國務院再出手去鋼鐵煤炭產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大釋放內需潛力;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會議決定,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嚴格督查落實國家2013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產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除此之外,會議還強調要完善支持政策,提出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發展相關產權交易市場。
這是上周(1-18-1.24)國務院第二次討論過剩產能問題。1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專題會上強調,抓住化解過剩產能、消化不合理庫存、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難點問題,綜合施策,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要用好供給側和需求側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實招硬招,以壯士斷腕的精神予以推進。
去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列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本月12日表示,對于中央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的要求,發改委將從五個方面堅定不移地落實: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嚴禁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二是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化解產能過剩;三是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導產能主動退出;四是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五是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本月22日,財政部還下發了《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用于支持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文件規定,此資金根據全社會發電量征收。財新根據2015年的發電量測算,全國年度征收專項資金約為467億元。
鋼鐵煤炭行情將持續爆發
2016年元旦以來,在一片慘淡的市場環境中,鋼鐵、煤炭等周期板塊表現耀眼。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包括鋼鐵、煤炭等在內的周期板塊走強,主要在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預期加速。“供給側改革在鋼鐵及煤炭行業一直在進行,但上升到國家層面后,政策力度很有可能超預期;煤炭及鋼鐵兩板塊近期持續受到資金關注,后市其‘供給側改革行情’有望持續爆發。”
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供給側改革成為熱點,產能過剩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在改革過程中受益。具體來看,供給側改革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進程,并可能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而上市公司作為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被淘汰產能可能性較小,其盈利能力有望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