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要想在全球競爭取得優勢,必須采取‘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以協作、細分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完善的供應鏈策略為基礎。”UPS亞太區總裁南多賽薩羅內指出,“優強中國造”企業整備度指數為中國制造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參考基準,幫助他們制定可行的發展策略,強化企業競爭力。
“中國出口占世界總額的12%左右,亞洲是中國制造業的首要出口市場,占比73%。”11月7日,UPS快遞發布《“優強中國造”企業整備度指數調研報告》,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而超過一半的企業計劃將產品出口至西歐,三分之一企業計劃將業務拓展到北美。
此次報告調查了深圳、上海、成都、青島等地的1000家中國出口制造企業,并發布了“企業整備度指數”。調研結果表明,亞洲仍是中國制造企業的首要出口市場,占比73%,而超過一半的企業計劃將產品出口至西歐,三分之一企業計劃將業務拓展到北美。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向騰訊財經表示,2007年中國出口占全國GDP的37%,占全世界出口總額的12%左右,隨著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必然導致出口增長下降,出口制造企業的日子將十分艱難。企業若想保持自身競爭力,就需要向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同時增加對創新的投入。
財新傳媒副總編輯楊大明也向騰訊財經表示,據他估計,2013年中國的人口紅利開始消失,中國制造業告別低成本優勢是必然,制造業企業的出路無非兩條,要么轉型做服務業,要么通過創新升級產業鏈。
報告中的“企業整備度指數”,從行業看,零售業制造企業為最高的52分,領先于汽車工業、高科技工業;從地域看,深圳的制造企業得分為最高的54分,領先于上海、成都、青島。
上述報告提出了“優強中國造”的概念,并指出中國出口制造企業需要采用全新的,并更專注于“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集中精力尋找為終端客戶提高附加價值的創新型發展道路。“洞悉中國制造業企業面對的挑戰與機遇,將改變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環境,中國品牌將借此升級為全球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