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顯示,8月份的表觀石油需求為4119萬噸,即平均974萬桶/天,同比上升3.7%,盡管一系列經濟數據并不樂觀——例如工業生產增長放緩,增速僅為6.9%,是自2008年底以來最低的增長率。同時,分析師指出,8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同比上升13.3%——這是自2011年12 月以來的最低增長率。總體而言,經濟數據顯示,中央政府在今年第二季度初實施的刺激政策勢頭已經減弱,且國內需求開始變得疲軟。
從月環比來看,中國8月份的表觀石油需求與7月份相比上升了1.4%。今年的前8個月,整體表觀石油需求與去年同期的990萬桶/天相比上升了1.2%。
國家統計局9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煉油廠的原油消耗量同比上升了4.4%至978萬桶/天。同時,海關總署9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成品油進口下降1.6%至253萬噸,而成品油出口則增長9.6%至273萬噸,因此凈出口量為20萬噸。
中國市場資深撰稿人宋燕玲表示:“在今年的前8個月中,有4個月份中國由傳統的成品油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這反映出國內柴油需求的疲軟,而柴油是國內總體石油消耗中最大的一部分。”
柴油表觀需求在8月份同比收縮了1.1%至1404萬噸,其出口量上漲了489%至41萬噸,而國內產量僅小幅上升了1.3%至1445萬噸。柴油一般用于重工業部門;而由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柴油需求量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就受到沖擊。
汽油消耗量持續受益于汽車保有量和銷售量的飛速增長。8月份汽油的表觀需求同比上漲12%至840萬噸。為應對需求增長,煉油廠增加了它們的汽油產量,同時限制出口量。8月份國內的汽油產量同比上升了10.7%至889萬噸;而出口量下滑了7.5%至49萬噸。中國并不進口車用汽油。
8月份燃料油表觀需求回升,同比上升了34.3%至270萬噸。進口量同比增長了23%至145萬噸,達到4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出口量下跌了34.5%至78萬噸。因此凈進口量為67萬噸。主要是基于地煉低價補庫存導致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地方煉廠逐漸放棄使用進口燃料油作為傳統裂解原料,而更多地使用原油,其燃料油消耗量也逐漸減少,從而導致國內燃料油的需求出現結構性下降。
9月25日,大宗商品信息提供商最新發布的對中國政府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的表觀石油需求在8月份達到一年來最高增長率,仍是成品油凈出口國。